联系我们

365bet官网_365beat手机中文版

全国服务热线 :

 

公司邮箱:

 

公司地址:

关于365bet亚洲官网

阿德勒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的原则与实践 - 健康 - 中时新闻网

来源:http://dede.com作者:张国荣 日期:2022-12-02 浏览:

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、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,以“实际个案”探讨儿童、青少年心理学经典,父母、老师、心理辅导者必读!

【精彩书摘】

有些专书论文以极具科学系统的方式,探讨阿德勒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,并详尽探究个体心理学的原则与实践。对于未曾接触阿德勒的作品的读者来说,本书作为入门读物,我认为有必要在书中简述个体心理学的重点原则,以免书中个案看起来毫无关联、难以理解。对于已精通个体心理学理论的读者,这些概述或许会稍嫌累赘。

在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念中,人格特质具有整体性,但这并不是个体心理学提出的全新论述,也非其独有的观点。早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,希腊剧作家就认为人格整体性是相当重要的基本思维。童谣〈矮胖子〉(Humpty Dumpty)的未具名作者,声称国王的大批人马和手下都无法重组破掉的鸡蛋,借此表达活体生物具有无以毁灭的整体性。人格若缺乏整体性,任何心理学家都无法预测人类行为。正因人格为整体,阿德勒才能在读过病历草案后预测孩童的行为。从哲学的角度来看,我们难以想像肉体装载两个以上的灵魂,正如人类行为不可能只是特定驱动推力,或触发行为之本能导致的结果,因为没有人能预测驱动推力或本能的相对效力。假如每个人都是在难以预料的能量驱动之下,由盲目行为互动造就而成的偶然结果,我们就无法创建有系统的心理学。正如在化学元素的原子价每天不断改变的情况下,化学这个学科也就无法成立是一样的道理。伟大的诗人、精明的老妪、小说家、成功的将军和商人,都知道人类生物的整体性是了解人类的必要条件。

阿德勒心理学的第二大原则,是将单位生物视为动态的整体,而此单位个体会遵循明确的生命风格,往确切的目标迈进。﹁生命的目标就是维系生命。﹂雷米.德.古尔蒙(Remy de Gourmont)在《爱的物理学》(Physique de L‘amour)书中写道。这就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。沙堆没有目标。拿铲子把一些沙铲走,沙堆的本质还是没改变。沙堆还是沙堆。活体生物则有生活目标,不管是单细胞变形虫、蜂鸟还是长颈鹿皆然,而生物的整体组织与生活方式,都是适合达成目标的手段。把活体生物的必要部分移除,此生物势必会成为不具形体、死气沉沉的细胞聚积物。

每个活体生物都具备确切的生命风格,也会以确切、特有的技巧来与环境相抗衡,借此维系生命、达成目标。生命模式的复杂程度,会因生物的改变与适应能力而异,所以人类行为的模式比橡树复杂许多,因为橡树是相对固定、不变的有机生物。纯粹从生物角度来看,我们所谓的精神或心灵,指的就是适应、统觉、调动资源,以及运用攻击/防御之生存策略来维系生命的功能。

人类生命的目标是什么? 在此,我们没有要针对人类的存在进行空泛、抽象的论述。以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,每个身为有机生物的人,都在努力追寻某种程度的安全感与全整(totality)。有了这两项要素,人才能接受自己继续存在的事实。全人类的目标就是让人类持续生存。

各物种都有独一无二的自我保护机制,例如乌龟的壳、变色龙的适应能力、野兔敏捷的行动力,以及老虎的凶猛与力量。人类也有专属自我保护手段,我们将此手段称为社群生活、社会与文明。人类数千年来的生活方式,证明这是生存的最佳策略。从目前的考古研究来看,人类向来都是过著社群生活。学界最近挖掘出最原始的北京人,从研究发现就能看出早在一千万年以前,人类祖先就已发展出社群生活型态。

我们难以想像世界上有彻底孤立隔离的人,正如我们无法想像有长颈鹿的脖子是短的,因此每一种心理学跟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,显然都必须是社会心理学。每个个体的命运,势必都与群体的命运紧密相系。这就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则。想了解一个人,就得了解他在所属人类群体中的相对境况。行为主义者曾试图将人类孤立在实验室中,借此留意、观察其行为,但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。只要与群体隔离,实验对象的行为就不再像人了,反而像是被囚禁的动物。严格来说,他再也不是人类。因此,如果想了解人类行为,就必须将行为置于社会相对关系脉络中。举例来说,在雪在线以及在日照充分的山谷里,松树的成长过程肯定有所不同,因此在社会环境有所改变的情况下,人类也会展现不同行为。

(本文摘自《阿德勒谈生命风格:当个体心理学大师面对问题儿童的挑战》/商周出版)

【作者简介】

阿尔弗雷德‧阿德勒Alfred Adler

与佛洛伊德、荣格并称心理学界三巨头。生于奥地利维也纳,是一位医生、心理治疗师。早期师从佛洛伊德,后来因为不认同佛洛伊德过于强调性本能的论点而与他决裂,并自创“个体心理学”此一心理学体系,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。阿德勒一生主张“心理学要为生活和生命服务”,对后续的西方心理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
著有:《精神官能症的性格》(1912)、《器官缺陷及心理补偿的研究》(1917)、《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》(1919)、《认识人性》(1927)《自卑与超越》(1932)、《精神官能症问题》(1932)

【译者简介】

温泽元

专职英德译者,师大翻译研究所毕,现于德国进修。译有《收入不平等》、《倒带人生》、《漫游十七世纪古英国》、《我必须独自赴约》等书。

《阿德勒谈生命风格:当个体心理学大师面对问题儿童的挑战》/商周出版

(中时新闻网)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